一份名为《2016全国重点城镇名单一览表》,近日在网络上疯传。一时间,有人将这份名单与住建部等三部委7月1日公布的“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联系到一起,以至于有人将这里公布的“重点镇”误以为“特色镇”,大家在网络上彼此问起,“全国特色镇,你的家乡入选了吗?”“全国重点特色镇公布,XX镇榜上有名”。
“重点镇不是特色镇,但重点镇更有机会优先入选为特色镇。未来的‘特色小镇’的名单还在甄选中。”《中国企业报》记者日前从设在住建部的“特色小镇培育工作”联系办公室获悉,内含3675个全国重点镇的名单,其实早在2014年就已经公布,这次“翻新”后再公布,不排除有人借“特色小镇”的名头博取关注。
特色小镇不属建制镇
“特色小镇不同于行政建制镇。”住建部相关办公室人员表示,特色小镇更多地体现为一种经济属性和发展概念,但与各类产业园区有明显区别。
记者通过对比所谓的《2016全国重点城镇名单一览表》发现,在业已公布的3675个重点镇中,全部是行政建制镇。而根据《住建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到2020年,将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未来要建的这些“特色小镇”,是集产业链、投资链、创新链、人才链和服务链于一体的创业创新生态系统,是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绿色化融合发展的新形式,显现出“特而精、聚而合、小而美”的独特魅力。
“特色小镇可以基于原有的小镇行政区范围而建,也可以在城乡的特定区域规划建立。”中国农村教育发展中心主任闫志民向《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在条件完备的情况下,特色小镇甚至可以成为高新技术发展的前沿阵地。
以北京为代表,京郊正处于疏解低端业态和引进高端产业的“换挡期”,作为城市发展中的新角色,特色小镇将在经济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充分发挥郊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作用,北京将在原有42个重点小城镇的基础上,规划建设一批功能性特色小镇,以实现农民就近、就地城镇化。
例如密云区古北水镇,可以发展以司马台长城为特色的区域旅游,昌平区小汤山镇,可以发展以草莓为特色的采摘文化;还有许多小镇,以多项即将落地的重大项目为契机,开发周边地区配套产业小镇,如围绕将于2019年召开的世界园艺博览会打造“世园小镇”。这些小镇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能将中心城区的产业转移至郊区,拉动小镇的经济发展。
“加快培育各种特色小镇,强化既有的特色产业。”北京市农委主任孙文锴说,到2020年,北京将建成一批山区特色精品小镇和山区特色生态村。
不可否认,从这次“翻新”报出的3600多家全国重点镇来看,这些小镇在集聚人口、扩大就业、带动农村地区发展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有不少镇已成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但到2020年,能否进入1000个特色小镇“大名单”,现在推测为时尚早。
按照三部委的“通知”精神,特色小镇的建设发展,是当地传统文化和当地社会经济结合发展的产物。
“特色小镇,被称为新兴产业和传统经典产业的平台。”闫志民说,特色小镇有赖于地域、生态、文化等环境因素,其侧重点在于产业、定位、功能等“特”字上。
目前,发展特色小镇走在前面的有浙江和贵州。通过比较这两地的特色小镇可以看出,有明显特色的小镇,其“特”字体现在茶叶、丝绸、黄酒、中药、青瓷、木雕、根雕、石雕、文房等历史经典产业中,这些不仅能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起到十分有利的作用,同时又能让文化遗产促进当下社会发展。
专家指出,传承历史的小镇,并不是被动发展或是纯粹的“博物馆”,如茶叶、丝绸、黄酒等小镇,既挖掘千年历史文化积淀,延续历史文化根脉,传承工艺文化精髓,又引领该产业创新发展,为传统产业注入新活力。
除了浙贵,北京、成都等地也出现了具有时代特色的小镇,比如北京房山出现了“基金小镇”——北京基金小镇,这是由北京市文资办、房山区政府、文资泰玺资本携手打造的中国最大的基金产业集聚区,目前已吸引了包括创业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证券投资基金、对冲基金等各类基金及相关产业链服务机构111家,管理的资产总规模超过1801亿元。预计到2020年,将引进、培育具有较大规模的基金机构超过500家,管理的资产总规模超过一万亿元。
从北京基金小镇可以看出,特色是小镇的核心元素,发展产业特色才是重中之重。
投资主体为市场
因为全国重点镇隶属于行政建制镇,所以创建的主题是政府,模式主导也是政府。相比之下,特色小镇兴起于市场,因此投资主体也是市场。
引入市场作为特色小镇的投资主体,这在各地的政策文件中也得到体现。比如在福建省不久前出台的《关于开展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就明确提出,特色小镇建设要以项目带动,要坚持企业主体、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模式,鼓励以社会资本为主投资建设。
福建的做法,实际上是让每个特色小镇要明确投资建设主体,可以是国有投资公司、民营企业或混合所有制企业。
在浙江,记者观察到,针对首批通过的37个特色小镇,政府重点是做规划引导、基础设施配套、资源要素保障等工作,小镇的具体建设基本上都落在企业头上。比如以紫檀文化为背景,融艺术观赏、文化研究、生态游憩、养生度假于一体的中国红木文化小镇,就是由中国年年红家居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投资者融合二、三产业一体化发展思路,按照“制造基地+文化旅游”模式,全力打造一个体现国学特色的文化产业小镇。
正是由于市场的力量被激发,在浙江,为支持特色小镇发展,省政府设立200亿元产业转型升级基金和信息产业发展基金,接下来,还争取设立1000亿元左右的产业投入,用来撬动1万亿元左右的产业。
通过浙江的建设实践,我们可以看出特色小镇,虽产业各异、基础有别、发展不一,但在创建小镇的探索实践过程中,普遍都立足产城实际,确立了以市场为投资主体,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新兴手段,推动产业链向外延伸,最终能形成一个融文化、旅游、产业、社区功能为一体的创业创新型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