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十八大报告的一些新提法、新名词、新变化
“美丽中国”首入报告
在中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胡锦涛同志所作的十八大报告,浓缩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最近十年来党领导中国发展建设的经验与启示,勾画出中国未来发展的蓝图。报告中的新表述、新思想、新论断,引发了与会代表和各界干部群众的广泛关注。
十八大报告新名词之
“美丽中国”
【原音重现】“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代表观点
十八大代表、山西省忻州市委书记董洪运:
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认识深化了,也彰显了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
十八大代表、清华大学教授胡鞍钢:
生态文明其实就是把可持续发展提升到绿色发展高度,为后人“乘凉”而“种树”。
十八大代表、广东惠州市委书记黄业斌:
要赢得真正的富裕文明,必须守住“绿水青山”。报告坚定了我们走绿水青山、民富市强道路的决心,我们要争取早日建成宜居宜业宜游城乡协调发展示范市,努力提供一个可以借鉴的绿色发展范式。
背景解读
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十六大以来,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党中央相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生态文明等新的发展理念和战略举措。
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并将到2020年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要求“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推广绿色建筑、绿色施工,发展绿色经济,发展绿色矿业,推广绿色消费模式,推行政府绿色采购……“绿色发展”被明确写入“十二五”规划并独立成篇,表明我国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十八大报告新提法之
“生态产品”
【原音重现】要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快水利建设,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代表观点
十八大代表、招商银行青岛分行营业部储蓄主管刘娟:
以前没有看到过“生态产品”这种表述,这一新提法反映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对优质生态产品、优良生态环境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绿色食品,越来越多的城市人会在周末赶到郊区农村呼吸清新的空气。
十八大代表、广西贺州市委书记彭晓春:
生态文明是一种更高形式的文明,要想为百姓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就必须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这也是破解地方发展难题的出路所在。
十八大代表、长影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刘丽娟:
一些重点水域出现水污染,部分城市灰霾天气增多,生态系统破坏带来的自然灾害频发,这些都敲响了保护自然的警钟,需要我们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理念。
背景解读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
历经30多年快速发展,我们国家提供物质产品的生产能力大幅提高,文化产品的生产能力也在快速提高,但相对而言,提供生态产品特别是优质生态产品的能力实际上在减弱。
过去我们定义产品,都是从生产角度定义。把树砍了,是一种劳动,树变成了产品。但把树砍了以后,它提供清新空气的重要功能损失了,清新空气这种生态产品就没有了。
说到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良好生态环境、对优质生态产品的需求。
十八大报告新要求之
两个“翻一番”
【原音重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代表观点
十八大代表、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
一个是经济总量指标,一个是人民生活指标,指标设定以2010年为基础,这两个指标的指导性、方向性更加鲜明,尤其是将人均收入翻一番指标写入党代会报告,分量更重,彰显出今后我们更注重百姓生活幸福度。这两个目标的时间段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后10年,目前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这无疑更具现实意义和操作性,必将激发起我们奋进的力量。
十八大代表、中国工商银行行长杨凯生:
双指标说明我们不是一味追求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而是下决心更加重视居民收入的提高。这也意味着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挂钩,广大百姓可以充分分享经济发展带来的财富收益。
十八大代表、山东临沂市委书记张少军:
这两个翻一番指标和其他指标,构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目标的一个有机整体,总体更加完善,更加科学,勾勒出一个幸福中国的美好图景。
背景解读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
从这两个翻一番的指标看,中国完全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这也充分考虑了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改善的新格局,目标设定合理“仅从速度上看,其实并不需要太快的年均增速。
要实现两个翻一番的目标,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只要经济年均增速达到6.9%左右就可实现GDP翻一番目标,考虑到人口增长因素,要实现人均收入翻一番的目标,对经济发展要求会更高一些,粗略测算GDP年均增速达到7.1%左右就可保障,而人均收入年均增速7%左右即可。
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看,十六大以来,年均经济增速超过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9.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8.1%,是历史上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
这向外界传递出未来中国更加重视经济发展质量、更加注重改善百姓生活的重要信号。
值得指出的是,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仍在蔓延的背景下,放在全球来看,中国未来如能保持7%左右的增速其实并不低,甚至在主要经济体中仍会保持“一枝独秀”的态势。而7%左右的居民收入增速,速度虽不高,但其着力点在于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
十八大报告在提出两个指标的同时,也将更多笔墨放在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文明等方面,尤其是提出将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之中,这向外界传递出中国未来发展将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更大力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决心。
十八大报告新变化之
总体布局
由“四位一体”
到“五位一体”
报告解读:
继十七大报告之后,十八大报告再次论及“生态文明”,并将其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由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这是总揽国内外大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新部署。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体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
十八大报告新变化之
全面小康社会:
从“建设”到“建成”
报告解读:
十八大报告确定的大会主题中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这与十七大主题中“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表述不同。从“建设”到“建成”,一字之变,体现了我国发展阶段的重大变化。小康社会是邓小平同志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规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时提出的战略构想。在上世纪末基本实现小康的情况下,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建设”是过程,“建成”是结果。经过数十年的艰苦努力,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已遥遥在望。这一次党的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是对全世界的郑重昭告,同时指明了未来五年非同寻常的历史方位,及其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意义。
本版均据新华社